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28章
唯有乱世,才能消灭过剩的人口。
这句话深深震撼到了朱瞻基。
于谦幽幽叹息一声,他什么都明白了:“所以,这便是林先生此前说的,为何每逢改朝换代,新朝必然迎来盛世。”
“不仅在于乱世重新分配了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同样也因为乱世消灭了天下过剩的人口。”
“如此,等到新朝建立,百姓经历乱世残酷,民心思定。
只要新朝君王能够治理得当,与民更始,那乱世被消灭的人口就可自然恢复,也就是所谓盛世景象。”
林煜静静听完于谦的理解,随即微微点头,神情透着赞赏与认可。
“学而不思则罔,你能够认真听进去我讲的内容,并且举一反三,这很不错。”
这话听得一旁的朱瞻基,不免有些尴尬,因为他现在就是“学而不思”
的典型。
有什么不懂的,就问林先生。
却是无意间忽略了自身的思考,想必林先生对此也都看在眼里,这次对于谦褒奖的话,未尝不是在点醒自己。
毕竟自己身为大明的太子,未来的皇帝,自我思考和判断能力都是必修课,一味地盲从听信,只会沦为昏君。
朱瞻基还在神游,林煜却是已经继续开口说道。
“实际上,纵观历朝历代的史书,你们应该也能够发现。”
“古往今来,不计算商、周这一类的纯粹封建王朝,历代王朝的国运都很难突破三百年的大关,哪怕大名鼎鼎的两汉,说白了也不过是在借壳上市。”
“两汉的本质还是不一样的。”
林煜说着,坐起身来用石子在地上,随意的写下两个汉字。
嗯,真就是两个“汉”
字,一个是小篆写的,另一个是用的隶书,写得不算太标准,但两者字体分别还是很明显的。
朱瞻基这次不用提醒,一眼就看明了含义。
西汉、东汉虽然是后世的说法,但此时在史书上对其就已有明确分别。
因为东汉是有着两个太庙的,一个西汉太祖庙,一个东汉世祖庙。
“从古至今的封建专制王朝,都难以活过三百年,每三百年就是一个新的轮回。
这里面的表层原因,是王朝末年的横征暴敛、内忧外患、土地兼并。”
“而真正的内核,还是在于王朝的土地只有这么多,土地的有限意味着耕地的有限,也就限制了粮食的产出。”
“可王朝人口的增长是没有上限的,三百年的时间就是人地矛盾下的增长上限。
到了这个时间线,人口持续增长,粮食始终还那么多。
那么不经历一场战争,把过多的人口给消耗掉,王朝的问题就不可能得到解决。”
“也正因为王朝更迭的乱世,把过剩的人口消耗掉了,所以余下的土地才能够养活剩下的人口。
哪怕人口继续增长,甚至官吏贪腐,只要问题不太严重,百姓也总能活得下去。”
这里面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西晋开国后的“太康之治”
了。
作为历史最烂王朝,没有之一。
“开国皇帝”
带头享受、奢靡成风、纵容权贵、横征暴敛,却依旧还能搞出一个勉勉强强的“太康盛世”
出来。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