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李隆基就是这样想的。
他认为:如果国家的事情左相右相,六部尚书们处理不了,那要他们何用?
这些人都是給皇帝服务的,给国家办事的,而不是反过来麻烦皇帝本人的!
如今新上任的左相张守珪对中枢政务一问三不知,对朝廷的情况也不太熟悉,所以也没有对李林甫指手画脚的资格。
总而言之,现在是李林甫大力夺权,安插党羽的好机会,但也是考验他行政能力的时候。
如果没有本事应对复杂局面,那么如今的大好局面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崩坏。
“要运送米粮往西域,则必须征调全国之骡马与耕牛,不可取也。
胡商贩运粮草到河西,再配合使用和籴法,不失为明智之举。”
李林甫自言自语说道。
“但总数是一定的,胡商把长安的粮食运走了,得补齐缺口才行。”
李林甫心中很明白,李隆基好大喜功,什么都想要。
可如果支持河西走廊的用兵却把长安弄得闹饥荒了,那他这个右相肯定是要当到头。
从河北来的粮秣数量够多,而且走通济渠运费也最少,所以……只能继续苦一苦河北,加大河北那边的漕运输出量了。
嗯,光运不行,还得有东西可以运,所以税也要加一点,增加河北的户税好了。
租庸调是“祖宗家法”
不好轻废,户税灵活好变通,加户税。
李林甫思索着,必须要加大对河北地区的粮食征收,才能满足对西域与河西地区用兵的后勤需求。
只是,光收税还不行,如何把这些粮秣运送到长安,才是重中之重。
这样问题转了一圈,又回到漕运这里来了。
高宗时期长安缺粮,朝廷也曾经想办法通过陆路运输粮草到长安,然后……负责驮运的骡马累死了八成以上,长安粮荒却未得到根本缓解。
那一次打脸,可以说差点把大唐的雄心壮志都给打没了。
所以后面长安所需粮秣就不得不完全依靠漕运了。
但漕运也有漕运的问题,就是河道要长期梳理,运费也不能说便宜。
如今漕运供给长安就已经很吃力了,要是还要将长安变成粮秣中转地,从而供给河西走廊,那将是国家财政不能承受的重担。
所以郑叔清当初提的办法是好办法,让西域商人运输粮食到河西走廊贩售于民间,再用和籴法将粮食从民间收到常平仓内,最后将常平仓的粮食用于军需。
这些好处,李林甫已经看到了。
但还远远不够。
“漕运,漕运……粮食从哪里来呢?”
李林甫陷入沉思,感觉以现有的运输条件,已经束手无策了。
除非,开凿新的运河?
这个念头在脑中出现后,就挥之不去。
他从柜子里拿出一副分布运河图,举着油灯查看。
永济渠一直都比较顺畅,而且比通济渠的距离短得多。
因此这一段可以挖掘的潜力不多。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