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
半个时辰后,周稚宁落座于考场之上,胥吏开始分发试题。
由于第三场是考官员的政务处理,对明朝法律的熟悉情况,所以考官往往会出一道具体案例,然后询问考生该运用明朝哪条法例?如何判处?
若是情况一边倒的还好说,最怕的就是“正当防卫”
和“寻衅滋事”
这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案子。
这时候,就得看朝廷上流行的风气是“法不容情”
,还是“法外有情”
了。
果然,这回考官给的试题是问:
四川乃是天府之国,积粮甚多。
但一日,四川临近省份河南发生了天灾,饿殍遍地。
为了营救百姓,河南太守紧急下发奏章,要求调粮。
可是四川粮仓的负责人另有公务,没有接到这份急调,而是守粮仓的小吏接到了。
小吏便按照急调所言,马不停蹄地运送粮食去了河南。
但与此同时,灾情波及到四川,四川太守也要调粮,可小吏先救了河南的急,导致四川无粮可调,这就造成了四川本地人民增加了本不必要的死亡数。
事后,小吏和四川太守被双双问责。
小吏认为自己是听从长官命令,并没有违反法令,大声呼冤。
太守认为自己毫不知情,也大声呼冤。
那么,请考生作答,按照明朝律法,小吏与太守应如何判处?
见到题目的一瞬间,周稚宁不免幻视了现代公务员考试的策论。
虽说一个古,一个今,但某些官场上的规则是亘古不变的。
就比如这个小吏,他听从长官的命令没有错,但坏就坏在这个长官不是自己的直系领导,而是其他省份的领导。
换到现代,就是河南省的省长让四川省的粮库保安给他调粮,双方你情我愿,四川省省长却对此一无所知。
这就犯了越级听命的错误。
当然这个四川太守也有错,粮库是重中之重,明朝规定粮仓每三日巡查一次,不可有误。
但这么大批的粮食被调走了,四川太守却茫然不知,可见是尸位素餐。
如此看来,当是太守的过错更甚。
但是周稚宁一边拧眉,一边默默地研磨,脑子里却想到赵淮徽寄给她的那封急信。
那信中所写的就是朝廷针对司法条例的态度,其中有一条就是在争论“法要不要责尊”
。
法律的制定约束的都是庶民,但尊者位超然于庶民之上,且各负才能。
如果身处尊者位的大人们,也像庶民一样严格守法,难免会杀掉几位人才。
这对于一个国家造成的损失,远远多于保护下几个普通庶民。
因此,朝廷多数官员认为既然是“尊”
,当然与民不同,所以支持“法不要责尊”
的人占大多数。
周稚宁明白,赵淮徽给她写这封信的目的,并不是想劝她也随波逐流,而是提醒她在论述的过程中要注意些措辞。
即便与朝中主流持相反意见,也不能将主流意见驳斥的太死,态度不能激进。
否则像这样的文章,是很容易被考官黜落的。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