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我与太后少年相识,当初我任女侍中时,随她同来礼佛,那时这里的浮屠还只有七层。
白驹过隙,如今连永宁寺都已然大不相同了。”
谈及旧事,她忍不住一声轻叹,仰头望向高高在上的九层佛塔。
身后,低沉的颂经声依然交织于大殿中,久久回荡。
在彩绘的壁画间,佛像慈悲的面容之下,长明灯微弱的火焰无声摇曳。
……
丝丝缕缕的薄烟从鎏金博山炉中袅袅升起,让静谧的禅室中染上几分清幽的檀香气息。
绢帛上仿佛也沾了香气,烛光映照着经文的字句。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
苏琼月对《妙法莲华经》早已熟稔于心,但下笔誊抄,依然没有丝毫不耐烦。
太后一直潜心信佛,或者说,后宫中的女子,少有完全不信的。
在那样的环境下,人总是会不知不觉地寻求某些精神寄托,而信佛不论如何又比招惹巫蛊要好得多。
所以,苏琼月深受此影响,对于佛法也算是颇有了解。
但说来也奇怪,同样在太后宫中长大的晏绝却不是这样。
他对佛法始终兴致索然,也只有和她聊天时才少有地愿意表现出认真倾听的样子。
“我今晨听善慈尼师讲解经文,说的是法华经中的普门品。
她提起自己所见过的信徒,家中独生子叛逆妄为,那信徒一气之下对他加以鞭笞,结果独生子离家出走时在道上为马车所撞伤,尽管家中拼命寻请名医,最后却还是离世了,多么可惜可叹。”
苏琼月抄完本品,松了松泛酸的手腕感慨:“这父亲正是困于嗔恚,才致使可解的争执无法挽救,若是有如观世音的慈悲心化解,又何至于堕入无边苦海。
善慈尼师道,大慈悲为室,柔和忍辱衣,诚哉此言。”
晏绝静静凝视着她,却轻声说:“阿姊忘了吗?我小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
“回想起来,我第一次见到阿姊,还是因为犯错被母后打了板子,闭门思过的时候……阿姊来给我送饭和伤药。”
他的视线落在苏琼月的脸上,又仿佛是越过了她,望进尘灰尽处的空茫之中,“那时候我见到阿姊,又何尝不是如同溺难者得见观音一般。”
苏琼月原本只是无心提及,听到他这样说,也随着想了想当时的事,回忆却实在已然模糊:“……是吗?我都记得不太清楚了。”
但她怕晏绝心中还介意曾经的责罚,又劝解道:“姑母虽然以前对你严厉了些,可一定是为了你好才这样做的,她只是看起来难以亲近,其实也是心软的,说不定,正是姑母叫我去给你送东西的呢?”
当年她才进宫之时,姑母就已经被奉为了太后,临朝听政,大权在握。
即便是年幼的皇帝犯了错,在姑母那里也免不了责打,而六七岁往上的晏绝,至少在她的印象里,受过的惩处甚至比皇帝还要更多得多。
仅她所知的那一部分里,板杖,或者禁闭,也都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不过姑母素性明严,每次罚人都一定有明确的理由。
苏琼月最初也有些心惊胆战,渐渐便开始自我习惯,反正只要循规蹈矩,不越雷池,惩戒通常就不会落到她的头上。
诚然,这其中,不免也有太后对于她这个侄女态度更宽松的原因。
但这么多年里,她对于姑母都从来只有诚心信服,即使有时处罚过分苛刻了些,在她看来也是为了教养的缘故,应当去理解姑母的苦心。
她合上经卷,不再去想这些早就尘封的过往,只是温驯地低着头为姑母无声祈祷。
晏绝看着轻烟中少女虔诚的面容,刹那间竟然有些出神。
美丽而隐忍,软弱又顺从。
和他记忆中那个模糊的影子……是如此相似。
他垂下眼,轻轻道:“阿姊说的是。”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