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刘宽虽然意外朱元璋会问及上海的情况,却也不介意介绍一番。
他道:“上海在此时虽然是边鄙小县,但因其位于长江入海口处,松江府之海滨,属于海贸便利之地,故后来以海贸为主的商贸十分繁荣。”
“到了清末,满清被西夷以坚船利炮打开国门,被迫开放诸多沿海城市为通商口岸,上海亦因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通商口岸之一。”
“此后西夷列强更是以租借为名,各自在上海占地建立使馆、商行、洋房,成立租界。”
“西洋各国商船载着洋货纷至沓来,使得上海成为十里洋场,商贸、海事更为兴盛。”
“彼时,仅上海一地所贡献给清廷的商税、海关税等税金,便要超过许多州府。”
“待到后来满清灭亡,租界被收回,上海发展越发迅速,工厂、商行林立,人口亦多达数百万,所产价值、所供税金几乎能媲美某些行省。”
“所以后来国家便将上海行政地位拔高至与都城相若,由中央直辖,好方便治理。”
听了刘宽这一番话,不论是朱元璋、朱标,还是李贵、孙戈,都颇为惊讶,没想到上海日后竟有这般大的变化。
随后,朱元璋便忍不住评价道:“这满清真是无能,这等好地方不能保全,竟为西夷强据,合该灭亡!”
孙戈并不知这满清是大明后来的朝代,此时便能听得有些懵,却识趣地没有多问——毕竟他只是个百户,并非徐达、汤和那等大明开国将帅。
朱标则道,“父皇,这上海日后既能发展得如此繁荣,足见其地理位置确实得天独厚。
既如此,我大明或可提前扶持上海县,令其早日呈现繁荣之态。”
朱元璋先是点头,随即却看向刘宽,问:“刘宽,听你方才言语,后世似乎颇为重视商贸?”
听到这问题,刘宽下意识就想吐槽老朱不够重视商业、商税的问题。
但念及那日随性谈起分割六部之事,说得并不好,他终究是忍住了再次“畅谈”
的想法。
稍稍思考后,他道:“回陛下,我们后世有一句话: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也即是说,在后世,一个国家要想稳定,必须保证农业产出足够的粮食;而若想国家富裕,则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工业;但若想国家迸发出勃勃生机,经济充满活力,确实需要拥有良好的商业。”
说完,刘宽原以为朱元璋可能会对重视工业、商业之语嗤之以鼻,至少是不认可重视商业之事。
毕竟他以前在网络上看到过不少老朱“重农抑商”
、“轻贱商贾”
的说法。
谁知朱元璋听了却微微点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话说得着实不错,堪称治国良言。
标儿,你需谨记。”
“是,父皇。”
朱标乖乖地答应。
听此,刘宽终究没忍住,问:“陛下,大明此时施行的应是‘重农抑商’之策吧?”
朱元璋点头,“不错。”
“那陛下为何认为微臣方才所提那十二字是治国良言?”
朱元璋本想直接解释,却忽地起了考校朱标的念头,道:“标儿,你来说明一番。”
“是,父皇。”
朱标应了声,面向刘宽,道:“重农这点想必刘公子能理解——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皆重农。”
“也正如刘公子方才所言,唯有产出足够的粮食,让百姓不陷入饥荒,方可保证国家稳定,方可谈其他。”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